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詩人陸暢的《薔薇花》,這首詩編號為10090,是一首短小卻充滿美感的詠物詩。接下來,我們從幾個方面逐步理解這首詩。
首先,我們要把握詩的核心——描繪薔薇之美。首聯(lián)兩句,一句寫花,一句寫葉,分工明確又相互呼應(yīng)?!板\窠花朵燈叢醉”,大家可以想象這樣的畫面:薔薇花簇像錦繡一樣華麗,在燈光下,花朵仿佛喝醉了酒,顯得格外嬌艷動人。這里的“醉”字用得特別好,它不是說花真的醉了,而是把花的嬌艷姿態(tài)比作人沉醉后的模樣,讓花有了“情緒”,這就是擬人手法的妙處。再看“翠葉眉稠裛露垂”,翠綠的葉子像女子濃密的眉毛,還沾著露珠,輕輕下垂,是不是特別靈動?這一句寫出了葉子的鮮嫩和柔軟,和花朵的艷麗搭配起來,紅配綠,靜中有動,畫面感特別強。
然后看尾聯(lián),“莫引美人來架下,恐驚紅片落燕支”。這里詩人沒有繼續(xù)寫花,而是轉(zhuǎn)了個彎,說不要讓美人來到花架下面,擔心會嚇到紅花,讓花瓣像胭脂一樣掉下來。大家想想,為什么詩人會這么說呢?其實,這是詩人在側(cè)面夸薔薇花。一方面,說明薔薇花很嬌弱,稍微有點動靜就可能掉花瓣,顯得特別珍貴;另一方面,把美人和薔薇放在一起,美人很美,薔薇也很美,兩者相互襯托,讓我們更能感受到薔薇的艷麗。這種不直接夸,而是通過側(cè)面設(shè)想來表現(xiàn)事物特點的寫法,大家要記住,這在詩詞中很常見。
最后,我們再整體回顧一下。這首詩雖然只有四句,但從花到葉,從直接描寫到側(cè)面烘托,把薔薇花的形、色、態(tài)都寫活了,還表達了詩人對薔薇花的喜愛之情。同時,詩中用到的擬人、襯托等手法,還有“錦窠”“燕支”這些精準的詞語,都是我們學習古典詩詞時需要注意的地方。通過這首詩,我們也能感受到唐代詩人對自然景物的細致觀察和高超的文字表達能力。希望大家課后也能多觀察身邊的景物,試著用自己的話描繪它們的美,體會詩詞中蘊含的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