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馬騰騰觸處行,春風相引與詩情。
等閑遇事成歌詠,取次沖筵隱姓名。
映柳認人多錯誤,透花窺鳥最分明。
岑牟單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禰衡。
信馬由韁隨處漫游,春風引動詩興悠悠。 偶遇瑣事便吟詠成詩,隨意赴宴卻隱姓埋名。 透過柳枝認人常出錯,穿過花叢看鳥最分明。 何曾穿戴岑牟單絞衣?莫說我狂似禰衡。
本詩需重點把握三重對比:一是表面閑適與內在激憤的對比,春游的愜意下暗藏對時局的失望;二是"隱姓名"與"似禰衡"的對比,體現(xiàn)詩人既想避世又不愿完全沉默的矛盾;三是自然意象(柳、花、鳥)與歷史人物(禰衡)的對比,形成虛實相生的藝術效果。理解這些層次,方能體會皮日休"外柔內剛"的獨特詩風。
全詩以"春游"為線索,前四句寫閑適意趣:首聯(lián)"信馬""春風"勾勒逍遙之態(tài);頷聯(lián)"等閑""取次"強化隨性氣質。后四句轉入深層寄托:頸聯(lián)"映柳""透花"暗喻世事迷離,尾聯(lián)用禰衡典故表明心跡。藝術上采用白描手法,通過"柳""花""鳥"等意象營造清新意境,末句反詰收束,凸顯詩人疏狂不羈的個性。
此詩作于皮日休任襄州(今湖北襄陽)刺史期間。晚唐社會動蕩,詩人借春游抒寫隱逸之志,通過"隱姓名""莫道猖狂"等句,暗含對官場虛偽的不滿,同時以禰衡自比,展現(xiàn)孤高傲世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