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無塵地,高連夢澤南。
僧居跨鳥道,佛影照魚潭。
朽枿云斜映,平蕪日半涵。
行行不得住,回首望煙嵐。
這是一片不染塵埃的凈土,高聳入云與夢澤之南相連。 僧人的居所跨越飛鳥的路徑,佛像的光輝映照著魚游的深潭。 枯朽的樹梢斜映著云彩,平坦的原野半掩著落日余暉。 我步履不停卻無法久留,回首遙望那朦朧的山間煙靄。
本詩采用“總-分-總”結構:首聯(lián)總寫寺院環(huán)境,中間兩聯(lián)分述景物細節(jié),尾聯(lián)回歸主觀感受?!案哌B”“跨”“照”等動詞使靜態(tài)畫面生動化。詩人通過空間轉(zhuǎn)換(從地面到云影)和時間暗示(斜陽),在40字中構建出豐富的層次,最后以“回首”動作收束,留下悵惘之思,體現(xiàn)唐代山水詩“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特點。
全詩以“無塵地”開篇,奠定空靈基調(diào),通過“僧居”“佛影”點明寺院主題。頷聯(lián)以“鳥道”“魚潭”展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頸聯(lián)“朽枿”“平蕪”以衰敗與廣闊對比,暗示時光流逝。尾聯(lián)“行行不得住”透露出詩人對凈土的留戀與無奈,煙嵐的意象余韻悠長,體現(xiàn)唐代山水詩“空寂超脫”的美學追求。
此詩為唐代詩人裴說游歷兜率寺時所作。晚唐社會動蕩,文人多寄情山水,裴說途經(jīng)這座隱于山林的寺廟,被其超脫塵世的意境所感,寫下此詩,既描繪寺院的清幽,又暗含對世俗的疏離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