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又嘆流寓。
指芳物,伴人遲暮。
攪晴風絮。
弄寒煙雨。
春去更無尋處。
石城樓觀青霞舉。
想艇子,寄誰容與。
斷云荊渚。
限潮湓浦。
不見莫愁歸路。
我又一次在江南感嘆自己漂泊流離的生活。指著春天的花草,它們陪伴著我度過遲暮之年。風吹動柳絮在晴空中飛舞,煙雨帶來寒意。春天離去后再也找不到它的蹤跡。
石城的樓臺仿佛高舉在青霞之中。想象著小舟,又能寄情于誰,與誰共度悠閑時光?荊渚上空的云彩已經斷裂,湓浦的潮水形成了阻隔。再也看不到莫愁女歸去的道路。
這首詞結構嚴謹,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開頭"江南又嘆流寓"直抒胸臆,奠定全詞感情基調。"芳物伴人遲暮"將自然景物人格化,增強情感表現(xiàn)力。
中間部分通過風絮、煙雨等意象,描繪春天將盡的景象,隱喻人生易老。下片由景入情,從石城樓觀聯(lián)想到遠方故人,空間跳躍擴大意境。"斷云""限潮"象征阻隔,強化了離別之苦。
最后以"不見莫愁歸路"作結,余韻悠長,將傷春與懷人、思鄉(xiāng)多重情感融為一體,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這首《金鳳鉤》以傷春為主題,抒發(fā)了作者漂泊異鄉(xiāng)的愁緒和人生遲暮的感慨。上片寫春去無痕,通過"攪晴風絮,弄寒煙雨"的意象,營造出迷離凄清的意境。下片轉入懷人,借助石城、荊渚、湓浦等地名,空間不斷轉換,暗示漂泊之廣。結尾"不見莫愁歸路"一語雙關,既指春天歸去無路,也暗喻自己歸鄉(xiāng)無望。
全詞語言凝練,意象豐富,情感深沉,將春愁與旅思巧妙結合,展現(xiàn)了賀鑄詞作婉約深摯的藝術特色。詞中多用對仗,如"攪晴風絮"對"弄寒煙雨","斷云荊渚"對"限潮湓浦",增強了詞的韻律美。
這首詞是賀鑄晚年作品,創(chuàng)作于他漂泊江南時期。賀鑄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調任地方小官,長期流寓各地。詞中表達的羈旅之愁和遲暮之悲,反映了作者對人生漂泊的深刻體驗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宋代文人多有詠春傷春之作,此詞在這一傳統(tǒng)基礎上,融入了個人身世之感,顯得格外沉郁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