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泉深處落,夜久漸聞聲。
獨起出門聽,欲尋當(dāng)澗行。
還疑隔林遠,復(fù)畏有風(fēng)生。
月下長來此,無人亦到明。
在夜深人靜之時,從泉水深處傳來了滴答滴答的聲音,時間越久這聲音越發(fā)清晰。我獨自起身出門傾聽,想要尋找這泉水的源頭,于是沿著山澗前行。我還懷疑泉水是從遠處的樹林后面?zhèn)鱽淼?,又?dān)心途中會突然刮起風(fēng)來。我常常在月光下到這里來,即便沒有旁人陪伴,也會一直待到天明。
1. 張籍是唐代詩人,擅長樂府詩,與王建并稱“張王樂府”。他的詩歌語言通俗,反映社會現(xiàn)實深刻。
2. 這首詩運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用泉水的聲音襯托出夜晚山林的寧靜。
3. 詩歌中通過描寫詩人的動作和心理活動,使詩歌更加生動形象,讓讀者能夠更好地感受到詩人的情感。
這首《聽夜泉》是一首意境優(yōu)美的寫景抒情詩。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夜晚在山林中聆聽泉水聲的情景。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人被夜晚的泉聲所吸引,他獨自起身去探尋這聲音的源頭。在探尋的過程中,他的心理活動十分豐富,有懷疑、有害怕,但更多的是對這美妙泉聲的好奇和喜愛。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常常在月光下來到這里,享受這份寧靜,即使沒有旁人陪伴也能待到天明。這反映出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在學(xué)習(xí)這首詩時,我們可以從詩人的描寫中體會到他的情感,同時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此外,我們還可以學(xué)習(xí)詩人運用的以動襯靜、通過描寫人物動作和心理活動來增強詩歌感染力的寫作手法。
這首詩意境清幽,通過描寫詩人在夜晚聆聽泉水聲的情景,營造出一種靜謐、空靈的氛圍。首聯(lián)“細泉深處落,夜久漸聞聲”,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泉水從深處落下的聲音,隨著夜深逐漸清晰可聞,為全詩奠定了寧靜的基調(diào)。頷聯(lián)“獨起出門聽,欲尋當(dāng)澗行”,生動地展現(xiàn)了詩人被泉聲吸引,獨自起身出門沿著山澗去探尋泉水源頭的情景,表現(xiàn)出他對這美妙泉聲的好奇與追尋。頸聯(lián)“還疑隔林遠,復(fù)畏有風(fēng)生”,則進一步刻畫了詩人在探尋過程中的心理活動,既懷疑泉水在遠處的樹林后面,又害怕突然刮起風(fēng)來,增添了幾分神秘和緊張的氛圍。尾聯(lián)“月下長來此,無人亦到明”,點明詩人常常在月光下獨自來到這里,即使沒有旁人陪伴也會待到天明,表達了他對這片寧靜之地的喜愛和對這種寧靜生活的享受。整首詩通過聽覺、視覺和心理感受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一個清幽寧靜的境界,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詩人內(nèi)心的寧靜。
關(guān)于《聽夜泉》的具體創(chuàng)作背景并無明確的史料記載。張籍生活在唐朝,其詩歌多反映社會現(xiàn)實、民生疾苦,但這首詩卻展現(xiàn)出寧靜清幽的意境,推測可能是他在某一次于夜晚的山林中,偶然聽到泉水流淌的聲音,被這寧靜的夜和靈動的泉聲所觸動,從而創(chuàng)作了此詩,以表達他對自然之美的喜愛和對寧靜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