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志業(yè)獨相知,早結云山老去期。
初作學官常共宿,晚登朝列暫同時。
閑來各數(shù)經過地,醉后齊吟唱和詩。
今日春風花滿宅,入門行哭見靈帷。
平生志向唯有你我最相知,早已約定共隱云山老去時。 初任學官常同宿論道,晚年入朝短暫共事。 閑來細數(shù)同游之地,醉后齊聲吟唱和詩。 今日春風拂過花開滿院,踏入房門卻見靈帳淚沾衣。
1. 張籍與王建并稱"張王樂府",此詩雖非樂府體,仍具敘事性特征 2. "云山"意象在唐詩中多象征隱逸,如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3. 唐代官員交往中,同榜進士互稱"同年",同僚互稱"同列" 4. 悼亡詩傳統(tǒng)可追溯至《詩經·唐風·葛生》,潘岳、元稹等均有名篇
本詩教學要點: ① 抓住"春風花滿宅"與"行哭靈帷"的意象對比,體會反襯手法效果 ② 分析詩中時空轉換技巧:從平生回憶→宦海經歷→日常片段→當下場景 ③ 結合張籍《祭退之》等作品,理解唐代文人"生死之交"的情感模式 ④ 拓展比較元稹《遣悲懷》、白居易《哭劉尚書夢得》等同期悼亡詩異同
全詩以"哭"為眼,采用今昔對比手法: 首聯(lián)追憶知音之誼與歸隱之約,奠定悲愴基調; 頷聯(lián)以"共宿""同時"具象化深厚交情; 頸聯(lián)選取"數(shù)地""吟詩"兩個典型場景,展現(xiàn)精神共鳴; 尾聯(lián)以樂景寫哀情,滿院春光反襯靈帳冰冷,形成強烈藝術張力。 語言質樸無華而情感深摯,體現(xiàn)張籍"看似尋常最奇崛"的詩風特點。
此詩作于元和年間(806-820),時張籍任國子博士。元宗簡(元九)為張籍摯友,二人早年同任學官,晚年同朝為官,常有詩文唱和。元宗簡去世后,張籍見春日花開而憶故人,悲慟作此悼亡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