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無限意,不獨為離群。
年長驚黃葉,時清厭白云。
舊山回馬見,寒瀑別家聞。
相與存吾道,窮通各自分。
心中懷著無限的從容之意,不僅僅是因為與友人離別。 年歲漸長,驚覺黃葉飄零;時局清明,卻厭倦了白云的悠閑。 回望故鄉(xiāng)的山巒,馬兒也似認得舊路;寒瀑的水聲,仿佛在耳邊訴說著離家的惆悵。 我們彼此堅守自己的信念,無論困厄或通達,各自隨緣而行。
此詩藝術特色有三:一是情感層次豐富,離群之思與人生感悟交織;二是善用意象對比,“黃葉”與“白云”、“舊山”與“寒瀑”形成時空張力;三是哲理意味濃厚,尾聯(lián)將個人際遇上升至道家“安時處順”的境界。教學中可引導學生關注詩人如何通過自然景物表達復雜心境,并對比其他唐代贈別詩(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異同。
全詩以淡雅筆觸抒寫離情,卻超越尋常送別詩的傷感。首聯(lián)“從容無限意”奠定豁達基調;頷聯(lián)通過“黃葉”“白云”的意象對比,展現(xiàn)年華老去與時局清明的矛盾;頸聯(lián)以“舊山”“寒瀑”烘托鄉(xiāng)愁,畫面感強烈;尾聯(lián)“窮通各自分”升華主題,體現(xiàn)詩人超脫的人生態(tài)度。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是唐代送別詩中的佳作。
此詩作于唐代,張蠙與山友離別時所作。詩人身處晚唐,雖時局相對穩(wěn)定,但個人年歲已高,對仕途與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詩中既表達了對友人的不舍,又透露出對時光易逝、歸隱之思的復雜心境,反映了唐代士人在出世與入世之間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