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衢秋雨掩閑扉,不似干名似息機。
貧病卻慚墻上土,年來猶自換新衣。
長安城的街道上秋雨綿綿,我掩上閑居的門扉,這般心境并非為了追求功名,倒像是拋卻了機巧之心。 貧病交加的我,面對墻上斑駁的泥土深感慚愧,可一年到頭,它還能換上新的外衣。
此詩以“秋雨”起興,通過“掩扉”動作引出心境轉(zhuǎn)換。第二句“不似…似…”的否定式表達,強調(diào)精神超脫。后兩句轉(zhuǎn)入自嘲:墻上泥土經(jīng)年風化剝落又修補,猶如換衣,而詩人卻無法擺脫貧病,在對比中深化了生命無常的感慨。全詩以日常見深刻,體現(xiàn)晚唐詩歌“以俗為雅”的特點。
詩中“秋雨掩扉”營造出冷寂氛圍,與“息機”呼應(yīng),展現(xiàn)詩人遠離喧囂的孤高?!皦ι贤痢迸c“換新衣”的對比極具張力:泥土尚能年復一年更新,而人卻困于貧病無法脫身,反諷中透出無奈。后兩句以物喻人,將平凡意象提升為生命哲思,語言質(zhì)樸而意蘊深沉。
此詩作于張蠙晚年寓居長安時。詩人歷經(jīng)仕途坎坷,生活困頓,借秋雨閉門的日常場景,抒發(fā)了對貧病境遇的自嘲,以及超脫名利的豁達心境,反映了晚唐士人在亂世中的精神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