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里路從何處上,江邊身合幾時歸。
十年九陌寒風夜,夢掃蘆花絮客衣。
月亮上的路從哪里可以攀登?江邊的我何時才能歸家? 十年間,九條街巷的寒夜風中,夢里總在清掃蘆花,像在拂去游子衣上的漂泊。
此詩通過虛實相生的手法,將現(xiàn)實羈旅與夢境交織?!霸吕锫贰钡淖穯柵c“夢掃蘆花”的細節(jié),形成時空跳躍的張力。末句“絮客衣”以衣喻身,暗示游子如飛絮般無依,需結合唐代士人科舉、仕宦的漂泊背景理解。詩中數(shù)字“十年”與“九陌”的夸張對比,強化了人生滄桑感。
詩以問句開篇,用“月里路”的虛幻與“江邊身”的現(xiàn)實對比,凸顯歸途渺茫。后兩句以“十年九陌”的時空跨度,疊加“寒風夜”“蘆花絮”的蕭瑟意象,將羈旅之愁濃縮于夢境掃絮的動作中,含蓄深沉。全詩語言簡練,意境蒼涼,體現(xiàn)了晚唐詩風內斂哀婉的特點。
此詩為唐代詩人張蠙所作,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詩人可能長期羈旅他鄉(xiāng),借寒夜夢境抒寫思歸之情,反映晚唐士人在動蕩時局中的漂泊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