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異義(1)指古義:直,一直今義:手指;用手指(2)曾古義:連……都今義:曾經(jīng)(3)毛古義:草木今義:毛發(fā)(4)陽古義:山之南,水之北今義:太陽(5)陰古義:山之北,水之南今義:陰天(6)諸古義:之于今義:各個、許多(7)息古義:嘆氣今義:休息(8)雖古義:即使今義:雖然(9)已古義:停止今義:已經(jīng)(10)方古義:方圓今義:常指矩形(11)懲古義:苦于今義:懲罰(12)苦古義:愁今義:能燥,能泄,能堅的藥味(13)荷古義:挑今義:蓮,又稱荷、芙蕖、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蕓、水旦、水華等,溪客、玉環(huán)是其雅稱,未開的花蕾稱菡萏,已開的花朵稱鞭蕖,睡蓮科,屬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莖稱藕,能食用,葉入藥,蓮子為上乘補品,花可供觀賞。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是印度的國花。
詞性活用1險:形容詞活用作名詞,險峻的大山。2箕畚:名詞活用作動詞,用箕畚裝石土。3面:名詞活用作狀語,面向著。4聚:使動用法,使... ...聚,相當于:“把... ...召集在一起”。5苦:形容詞作動詞,愁
一詞多義1.其 懼其不已也【代詞,他】 其如土石何【助詞,加強反問語氣】 帝感其誠【他】 其妻獻疑【他的】2.之 以君之力【的】 雖我之死【助詞,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告之于帝【代詞,這件事】 跳往助之【代詞,代指愚公】3.且 年且九十【將要,快要】 且焉置土石【況且】4.焉 且焉置土石?【疑問代詞,哪里】 始一反焉【加強語氣】5.而 面山而居【表示修飾】 何苦而不平 【表示承接】而山不加增【表示轉(zhuǎn)折】
通假字1.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2.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胺础蓖ā胺怠保?。3.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聰明。4.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巴觥蓖ā盁o”,沒有。5.一厝雍南?!柏取蓖ā按搿?,放置。6.無隴斷焉。“隴”通“壟”,高地。
倒裝句1.甚矣,汝之不惠。 倒裝句。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聰明了】2.且焉置土石? 倒裝句,疑問代詞“焉”提前。3.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倒裝句,定語“三夫”后置。4.告之于帝。倒裝句。狀語“于帝”前提。5.何苦而不平?
被動句1.帝感其誠。被動句?!咎斓郾凰恼\心所感動?!?/p>
省略句1.(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薄司渲惺÷灾髡Z“太行、王屋二山”。2.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省略句,省略主語愚公。3帝感其誠。省略句,省略介詞“于”——帝感于其誠。4.一厝(于)朔東,一厝(于)雍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