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綦毋潛
| 類型:知識點
| 0閱讀
詩人綦毋潛:綦毋潛(約692-約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贛州)人,盛唐詩人。開元十四年進士,曾任右拾遺,終官著作郎。后辭官歸隱。其詩風格清麗幽秀,多寫山林隱逸生活和方外之情,與王維、李頎等人友善?!度圃姟反嫫湓娨痪怼? 鶴林寺:歷史上著名的佛教寺廟,位于今江蘇鎮(zhèn)江。相傳始建于晉代,唐代最為興盛,是禪宗重要道場之一。 禪誦:佛教術(shù)語,指禪定和誦經(jīng),是僧人重要的修行方式。 ...
作者:杜光庭
| 類型:知識點
| 0閱讀
1. 作者杜光庭:唐末五代道士,道教理論家,曾任前蜀宰相,著有《道教靈驗記》等。 2. 鶴鳴山:道教名山,位于四川大邑縣,被視為天師道發(fā)源地。 3. 道教術(shù)語:“三清”“五氣”為道教宇宙觀概念,分別代表最高神界和五行之氣。 4. 詩歌意象:仙鶴、鹿裘、石壇等是道教詩歌常見符號,象征隱逸與修仙。 5. 對比手法:詩中通過大小、輕重、天地對比,強化仙境與塵世的差異。
作者:未知
| 類型:知識點
| 0閱讀
1. 題畫詩:中國古典詩歌中專門為繪畫題詠的詩歌體裁,唐代開始盛行 2. 黃筌畫派:五代花鳥畫兩大流派之一,風格富貴工麗,與徐熙的“野逸”并稱 3. 重瞳典故:源出舜目重瞳的傳說,后用以指代帝王 4. 唐代畫家群像:詩中提及張璪、邊鸞等十余位畫家,是研究唐代繪畫史的重要資料 5. 用典手法:詩中運用“垂綸渭水”、“荷鍤傅巖”等典故表達求賢主題 6. 對比手法:通過與其他畫家對比突出黃筌畫藝的高超 ...
作者:王昌齡
| 類型:知識點
| 0閱讀
1. 六龍意象:源自《周易》"時乘六龍以御天",后成為帝王儀仗的固定表述 2. 紫微星象:古代天文學中紫微垣象征帝宮,太微垣象征朝廷,天市垣象征民間 3. 唐代車駕制度:皇帝出行有"大駕""法駕""小駕"三種規(guī)格,需配相應儀仗 4. 九圍概念:出自《尚書·禹貢》九州劃分,是古代中國的空間政治概念 5. 黃道釋義:既指太陽視運動軌跡,也指天子專用道路(如"黃道吉日")
作者:盧象
| 類型:知識點
| 0閱讀
溫泉文化:唐代驪山溫泉是皇室重要休閑場所,華清宮遺址現(xiàn)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扈從制度:唐代帝王巡幸時有嚴密儀仗和百官隨行制度 萬國來朝:反映開元時期長安作為國際大都會的盛況 揚雄典故:西漢揚雄以辭賦聞名卻仕途坎坷,成為后世文人自比模板 獻賦傳統(tǒng):漢代以來文人常通過進獻詩賦求仕,此詩暗含對這一傳統(tǒng)的反思
作者:李頎
| 類型:知識點
| 0閱讀
1. 鮫人傳說:中國古籍記載的人魚生物,最早見于《山海經(jīng)》,晉代《搜神記》完善"泣珠"典故 2. 李頎詩風:擅長七言歌行,多描寫邊塞、音樂和神仙題材,此詩屬游仙詩變體 3. 唐代海洋文化:廣州、泉州等港口繁榮,帶來海外奇珍與異域傳說 4. 詩歌意象:詩中"月色""云濤"等意象構(gòu)成唐代典型的空明澄澈之境 5. 修辭手法:運用"側(cè)身上下"的動態(tài)描寫和"百尺深泉"的夸張手法增強畫面感
作者:李賀
| 類型:知識點
| 0閱讀
1. 李賀:中唐詩人,字長吉,擅用奇特意象,人稱“詩鬼”。 2. 角弓:用獸角裝飾的硬弓,唐代邊地常用武器。 3. 銅鼓:古代南方少數(shù)民族的祭祀、戰(zhàn)爭用具。 4. 容州:唐代屬嶺南道,治所在今廣西容縣,多民族雜居。 5. 白鼉吟:典出《詩經(jīng)·大雅》“鼉鼓逢逢”,此處化用為環(huán)境描寫。
作者:周邦彥
| 類型:知識點
| 0閱讀
1. 周邦彥: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之一,詞風細膩婉轉(zhuǎn)。 ,詞風細膩婉轉(zhuǎn)。 2. 雙闕:古代宮門兩側(cè)的樓觀,象征皇權(quán)或?qū)m廷。 3. 魏珠照乘:典出《韓非子》,形容極其珍貴的寶物。 4. 流霞:傳說中的仙酒,后泛指美酒。 5. 瓊樹:神話中的玉樹,象征美好、高潔。 6. 傷春情緒:古代文人常見的感時傷懷之情,多因春景易逝而引發(fā)。
作者:鐘離權(quán)
| 類型:知識點
| 0閱讀
1. 鐘離權(quán):唐代著名道士,后被道教奉為神仙,八仙之一 2. 題壁詩:唐代常見的詩歌創(chuàng)作形式,便于傳播 3. 蓬萊: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4. 唐代飲酒詩的傳統(tǒng):反映士人超脫世俗的精神追求 5. 道教思想:強調(diào)無為、自然、超脫的哲學觀念 6. 唐代社會:中后期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背景
作者:儲光羲
| 類型:知識點
| 0閱讀
1. 儲光羲:盛唐詩人,與王維、孟浩然等同屬山水田園詩派,詩風質(zhì)樸自然。 2. 山人:古代對隱士的稱呼,通常指隱居山林或不仕的文人。 3. 天漢:中國古代對銀河的稱謂之一,如《詩經(jīng)·小雅·大東》有“維天有漢”。 4. 意象運用:詩中運用了“暮聲”、“初雁”、“海中月”、“山云”、“天漢”等一系列意象,共同營造出秋夜清冷、高遠的意境。 5. 情感表達:詩歌采用了以景襯情、情景交融的手法,尾...
作者:未知
| 類型:知識點
| 0閱讀
陶淵明:東晉末期至南朝宋初詩人、辭賦家,田園詩派創(chuàng)始人。代表作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等。其詩風平淡自然,內(nèi)容多描寫田園生活及隱逸情趣。醉石:傳說中陶淵明醉后常臥之石,位于廬山等地,成為后世文人憑吊陶淵明的遺跡之一。彭澤:縣名,陶淵明曾在此任縣令八十余日,因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而辭官歸隱,成為其人格象征。唐代隱逸詩風:唐代許多詩人推崇陶淵明,作品中常表現(xiàn)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如王維、孟浩然...
作者:魚玄機
| 類型:知識點
| 0閱讀
魚玄機:晚唐著名女詩人,原名魚幼薇,字蕙蘭,后出家為道士。其詩多抒寫個人情感與身世之感,風格婉麗。 隱逸詩:唐代詩歌常見題材,強調(diào)脫離塵世、回歸自然,如本詩通過“隱霧亭”“對山眠”等元素體現(xiàn)。 珠簾意象:在古代詩詞中常象征富貴或閨閣,但本詩反用其意,表達疏離感。 榻的運用:榻作為古代家具,在詩中成為隱逸生活的道具,增強畫面感。
作者:未知
| 類型:知識點
| 0閱讀
青草湖:古湖名,與洞庭湖相通,自古是重要的水域。南齊時,荊州刺史沈攸之在此大造艦船。唐代詩人杜甫《夜宿青草湖》有“洞庭猶在目,青草續(xù)為名”之句。 題壁詩:唐代流行的一種詩歌創(chuàng)作形式,詩人將詩作題寫于墻壁、廊柱、山石等公共場所,便于傳播。 唐代的民間信仰:唐代社會神靈崇拜風氣濃厚,各地有眾多祭祀自然神、人物神等的祠廟,但同時也存在理性思辨的聲音,如這首詩所體現(xiàn)的。
作者:無可
| 類型:知識點
| 0閱讀
1. 青龍寺:唐代長安著名佛寺,密宗根本道場,日本空海法師曾在此學習 2. 詩僧文化:唐代僧侶詩人的創(chuàng)作群體現(xiàn)象,代表還有皎然、齊己等 3. 佛教意象:詩中磬、月、云等意象多具佛法象征意義 4. 禪房詩:唐代描寫僧舍禪修生活的詩歌題材 5. 對仗手法:頷聯(lián)“夕磬-寒房”“城霜下-竹月圓”工整對應
作者:祖詠
| 類型:知識點
| 0閱讀
1. 作者祖詠:祖詠(699-746?),盛唐詩人,洛陽人。與王維友善,其詩多描寫山水田園,風格簡凈,屬于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作有《終南望余雪》等。 2. 少府:唐代對縣尉的尊稱。縣尉負責一縣的治安、捕盜等事務,是縣令的佐官。 3. 梅福:西漢末年著名隱士,字子真,曾為南昌尉,后預見王莽將篡漢,棄官歸隱。后世常以“梅?!贝赣邢纫娭骰螂[逸情懷的官吏。 4. 武陵趣:典故出自東晉陶淵明的《桃...
作者:未知
| 類型:知識點
| 0閱讀
1. 紅葉題詩:唐代盛行的傳奇故事和風雅習俗,多與宮廷、愛情相關(guān),反映了當時的一種文化交流方式。 2. 秋扇見捐:典故源于西漢班婕妤的《怨歌行》(又名《團扇歌》),后成為古典詩中形容女子失寵的常用比喻。 3. 宮怨詩:以宮廷女子(主要是妃嬪宮女)的生活和情感為題材的詩歌,常表現(xiàn)她們的孤寂、苦悶和對愛情的渴望。 4. 意象運用:詩中“秋扇”與“早春”形成時間與情感上的雙重對比...
作者:司馬扎
| 類型:知識點
| 0閱讀
1. 禪意詩:唐代佛教興盛,禪宗思想融入詩歌創(chuàng)作,形成以空靈、淡遠為美的詩風。 2. 意象運用:詩中“松”“秋山”“煙霧”等意象層層疊加,構(gòu)建出超脫的禪境。 3. 典故化用:“濯纓”暗含《楚辭·漁父》典故,賦予自然景物文化隱喻。 4. 對仗工整:頷聯(lián)“罷經(jīng)”對“支策”,“宿鳥”對“秋山”,體現(xiàn)律詩嚴謹格律。 5. 時空轉(zhuǎn)換:由院內(nèi)到遠山,由現(xiàn)實到禪思,展現(xiàn)詩人心理空間的拓展。
作者:皎然
| 類型:知識點
| 0閱讀
1. 作者皎然:唐代詩僧,俗姓謝,字清晝,湖州人,謝靈運十世孫,與韋應物等交游,著有《詩式》。 2. 蘭若:梵語“阿蘭若”的省稱,指僧人修行所居的清凈之所。 3. 謝公:指南朝詩人謝靈運,喜游山水,后世常以“謝公”代指山水或雅士。 4. 意象運用:詩中“獨鶴”象征高潔、超逸,是古典詩歌中常見的意象。 5. 對比手法:通過山寺與湖寺的遠近對比,突出蘭若寺的幽靜與適宜修行。
作者:崔顥
| 類型:知識點
| 0閱讀
1. 崔顥:唐代詩人,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年間進士,早期詩多寫閨情,后期赴邊塞,詩風變?yōu)樾蹨喿匀弧? 2. 潼關(guān):位于陜西省潼關(guān)縣,雄踞秦、晉、豫三省要沖,形勢險要,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3. 三輔:本為漢代官名,亦指其所轄地區(qū),即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治所皆在長安附近,后世用以泛指關(guān)中地區(qū)。 4. 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行政區(qū)劃,具體名稱說法...
作者:劉長卿
| 類型:知識點
| 0閱讀
1. 作者劉長卿:唐代詩人,字文房,因官至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其詩以五言見長,自稱“五言長城”,詩風含蓄清雅,多寫羈旅愁懷與山水田園。 2. 木蘭:落葉喬木,早春先葉開花,花朵大而芳香,花色外紫內(nèi)白,是高雅的觀賞植物。古詩詞中常作為高潔、美麗的意象。 3. 佛教術(shù)語:詩中運用了“初地”、“色空”、“渡?!?、“因”等佛教詞匯,體現(xiàn)了唐代詩歌與佛教文化的深度融合。 4. 詠物詩: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