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巴陵值積陰,送君千里客于郴。
北風吹雨黃梅落,西日過湖青草深。
競渡岸傍人掛錦,采芳城上女遺簪。
九嶷云闊蒼梧暗,與說重華舊德音。
五月的巴陵陰云密布,我送別你遠行千里前往郴州。 北風吹落黃梅雨,夕陽西沉湖面青草幽深。 龍舟競渡的岸邊人們懸掛彩錦,采芳的城頭女子遺落發(fā)簪。 九嶷山云霧蒼茫遮蔽蒼梧,與你共敘舜帝重華的德音。
此詩需重點關注三個層次:一是端午時令特征(陰雨、競渡等)如何烘托離情;二是"北風—西日""黃梅—青草"的意象對比形成的張力;三是尾聯(lián)用舜帝典故的深層含義——既暗示友人行程將至舜葬之地,又隱喻對其"繼德音"的期待。徐夤作為晚唐詩人,在尋常送別題材中融入歷史縱深,是其詩風清麗而骨力沉著的典型體現(xiàn)。
全詩以時空交織的手法展開:首聯(lián)點明時令(五月端午)與地點(巴陵至郴州),頷聯(lián)用"北風吹雨""西日過湖"營造蒼茫意境,頸聯(lián)轉寫端午"競渡""采芳"的生動民俗場景,尾聯(lián)以九嶷山舜帝典故升華,將離情與懷古融為一體。詩人善用意象對比(如"黃梅落"與"青草深"),在送別詩中獨顯深沉厚重。
此詩作于唐代端午時節(jié),徐夤在岳州(巴陵)送友人南游郴連。詩中融合端午民俗與湘楚文化,通過陰雨蒼茫的景物描寫,抒發(fā)送別的悵惘,并借舜帝典故寄托對友人德行品格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