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見首座
釋善珍 〔宋朝〕
佛法下衰,眾魔崢嶸。
如虎而祴,白晝市行。
晚交得君,如黃河清。
君與予談,洞見底里。
予建一事,君曰可紀。
予出一辭,君曰入理。
狂猘狺狺,嗾之者誰。
君躡予足,怒形于辭,古有徇義,舍父背師。
曷不千指,曷不百歲。
神佑磨專,貴奸壽悖。
謂天昭昭,天寶茫昧。
君素清苦,簡潔自持。
如政黃牛,標韻過之。
有德操才,得疾亦奇。
浮華眼前,道義千古。
昔有微言,噤不敢吐。
含哀以告,君必領悟。
作者信息
釋善珍(1194年-1277年),南宋后期浙江余杭徑山寺高僧,字藏叟,俗姓呂,泉州南安(今福建省南安縣)人,年十三落發(fā),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謁妙峰善公于靈隱,入室悟旨。歷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圓覺、福之雪峰等寺。后詔移四明之育王、臨安之徑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見《補續(xù)高僧傳》卷一一、《續(xù)燈正統(tǒng)》卷一一。。受戒后,入杭州西湖靈隱寺參妙峰之善禪師,入室悟旨,承嗣其法。珍公承嗣后,大開法筵,振楊歧宗風,道譽甚隆。歷主光孝、承天、雪峰諸寺,后奉詔主持徑山。能詩,以五律見長,抒寫性靈,委婉可諷。 珍公作詩,往往不重修飾,直抒胸臆,是其真實情感的流露。珍公享年八十有四,古稀之后,仍奔波于各大叢林間,過的是近于苦行的辛苦生涯。珍公所住之寺,大多在閩浙山林水鄉(xiāng),皆具獨特的山水勝景。以上三者,構成了珍公詩歌的特色:真實、沉郁、秀逸。詩人并不能向壁虛構,他必須受事物的感動,情景的啟迪,環(huán)境的誘導。珍公固然是道行卓著的高僧,他也是詩人,也脫不了這個規(guī)律。